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本帖最后由 靜心若雪 于 2024-7-3 09:31 編輯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在這個禮儀之邦里,最基本的禮節(jié)就是對人的稱呼。
人與人之間的見面、聊天,都必須從一個稱呼而起,這一聲稱呼就能給彼此留下不一樣的印象。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小伙子問路,問一個老大爺,說:老頭兒,張莊離這兒還有多遠?老大爺回答說:還有一萬拐杖。小伙子奇怪地說:為什么要按拐杖算?不是應(yīng)該按里算嗎?老大爺氣憤的說:不能按理,按理呀,你應(yīng)該稱呼我為老大爺。
所以這第一聲稱呼是非常重要的。這個稱呼因地域不同,各地稱呼也都不同。像北京稱呼人,尊稱為爺,廣東人卻喜歡喊人靚仔。
隨州是個介于南北之間的城市,隨州的文化歷史悠久,所以隨州人在禮節(jié)方面也是很重視的,這些在稱呼上面也能表現(xiàn)出來。
當然隨州也和其他城市一樣,對別人的稱呼首先是要尊重,尊重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話語間一定要有抬高別人的意思。
比如說在六七十年代,那時的工人階級是比較吃香的,所以隨州人見面相互之間會稱呼為師傅。不管知不知道姓什么?一句師傅的稱呼,就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爺爺曾經(jīng)跟我講過一個故事,說他們生產(chǎn)隊有一次去城里辦一件事情,同去的那個人沒見過什么世面,在那兒“喂,喂”半天沒人理他。我爺爺上去說:師傅,還忙著呢。結(jié)果別人就丟下他手中的工作,來幫我爺爺把事情辦成了。
在改革開放之后,在稱呼方面好像又有一些變動了。那時流行一些時髦的詞,隨州毗鄰武漢,一些武漢流行的詞語就傳到隨州來了。有一段時間隨州人開始稱呼男性為“拐子”了。
據(jù)說拐子這一詞,原本的意義是哥哥的意思。但是拿到稱呼上來講,就不管對方是比自己大,比自己小,稱呼對方為拐子,就有尊重和抬舉的意思,也順便拉進了彼此的關(guān)系。
隨州的拐子飯也許就是從這個稱呼上而得名的。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了,隨之而產(chǎn)生的各種飯局也增多了。在飯桌上介紹別人的時候,隨州人又有隨州人自己的特色了。
在飯桌上,主人介紹不認識的兩個人的時候,一定會告訴大家一個比較尊貴的身份。在單位里面一般職務(wù)最高的就是局長,所以飯桌上有在單位上班的人,哪怕是才去的臨時工,主人也會介紹說這是某某局長或者某某主任。在學校上班的,主人都會介紹成為某某校長。在醫(yī)院上班的,主人也會稱呼為某某院長。而在企業(yè)上班的,就會稱之為某某老總。
所以我們經(jīng)??吹降默F(xiàn)象是滿桌子都是領(lǐng)導,局長與院長勾肩搭背,校長與老總稱兄道弟,氣氛非常熱鬧。
但是這樣的稱呼最后也會產(chǎn)生歧義,有個朋友他在飯桌上認識了某某局長,事后他恰恰好到那個單位有事情要辦,他想著和某某局長還不算熟悉,就委托那次待客的主人想與某某局長搭上關(guān)系,然后順便把事情辦了。
結(jié)果主人笑著說:他就是單位一個門衛(wèi),你找他能辦成什么事?
我這個朋友吃驚地說:他一個門衛(wèi),你為什么稱呼他為局長?
主人說:大家都這樣稱呼啊 ,你是單位的一個清潔工,我還不是對外稱呼你為院長。
這種稱呼目前還在流行著, 據(jù)說不光在隨州,在別的地方也都是這樣稱呼的。
有一段時間,做生意的人多了,所以相互之間稱呼為“老板”的也多了。但是畢竟也有很多在單位上班的,所以老板這個稱呼還是沒能全面推廣的。
在此情況下,稱呼對方為“總”,這樣基本上就不存在什么問題了。往大點兒方向講,總書記是總,總理也是總,總經(jīng)理也是總。從小處說,一個擺小攤兒的可以稱為總,一個開小店兒的也可以稱為總,這樣的稱呼總之是不會出現(xiàn)問題的。
我媳婦兒有段時間搞裝修,所以她打電話我就老聽到她在和張總,李總在談問題,她還顯得很聰明的跟我說:以前逢人就稱為師傅,現(xiàn)在逢人就得喊總了。
所以,我打開她的手機通訊錄的時候,我看到都是這樣存儲的:張總(鋪地板磚),李總(水電安裝),劉總(掏下水道)……
這樣也好,既標記了,也尊重別人了,兩不誤事。
在2000年時,我在我工作的電廠里面擔任了總值長職務(wù),從那年開始,我也被人稱呼為“王總”了。隨后幾年我又開了幾個店,做起了生意,所以我這個稱呼就延續(xù)了很久。
有一段時間,我在本地的隨州論壇比較活躍,也因此認識了很多網(wǎng)友。因為我的網(wǎng)名叫“古道西風”,所以很多人稱我為“西風哥”,也有人喊我“王哥”,這樣的稱呼是讓我心里比較甜蜜的,因為這樣的稱呼比較質(zhì)樸,也比較親切。
而現(xiàn)在,每天早上,我都要開著我的電動面包車去菜場進菜,打交道的都是種菜和賣菜的農(nóng)民,他們是更加淳樸的。稍微熟悉點以后,他們會遠遠地對我喊到:王師傅,今天要點什么呢?
而更熟悉一點的則會直接稱呼道:胖子,我今天的黃瓜不錯,你要不要?
我也會半真半假地打趣道:你個臭瞎子,上次你賣我的菜都不好,我不買你的了,我要去買馬跛子的。
而我的母親,她是一個有60年黨齡的黨員,她習慣于稱呼別人為“同志”,哪怕現(xiàn)在“同志”這個詞有了別樣的注解,她依然如此稱呼,但是沒人反感她。她總是面帶笑容熱情地稱呼對方“同志”或者“小同志”,在發(fā)自肺腑的熱情與真誠面前,任何稱呼,都是會暖人心的,稱呼本身,已經(jīng)無所謂了。
640 (2).jpg (316.87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2024-7-3 09:29 上傳
王波,網(wǎng)名“古道西風”,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隨州市作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隨縣作家協(xié)會秘書長,一個偶爾清醒偶爾糊涂的文學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