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猛烈高潮大叫视频_人妻在线无码免费视频_av网站的免费观看_国产福利刺激视频视频

搜索
返回文學沙龍
發(fā)新帖 回復
查看: 9760|回復: 0
收起左側(cè)

大洪山三天二晚

[復制鏈接]
樓主

隨論超版

隨論編輯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2-6-6 12:22
  • 簽到天數(shù): 5 天

    [LV.2]偶爾看看I

    1#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發(fā)表于 2021-7-31 09:1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社區(qū)。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x




      
    ◎貝加爾湖
      
      緣起
      大洪山,猶如隱藏在楚北境內(nèi)的一顆明珠,一處絕秘仙境。
      大洪山,是佛教圣地,中國禪宗曹洞宗發(fā)祥地,與道教圣地武當山遙相呼應。
      大洪山,是養(yǎng)生圣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溫,溶洞、泉水、原始森林……是大自然賜予的天然氧吧。
      大洪山,是革命勝地,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目前保留有李先念、陶鑄等創(chuàng)立的新四軍五師司令部、醫(yī)院、被服廠、兵工廠、印刷廠等幾十處革命遺址。
      2016年末,第一次站在大洪山南風埡,天空中開始飄起雨絲,夾雜著星星點點的雪花。
      車開不上去,順著南風埡的一條小徑向大慈恩寺步行。我一邊走,一邊被眼前驚心動魄的霧淞之美驚艷到。
      從來不曾期待過自己的家鄉(xiāng)有勝景,在這天之前,我一直以為詩與遠方都在他鄉(xiāng)。
      從來不曾期待過自己與佛法能結(jié)緣,在這天之前,我一直以為佛法高在廟堂之上。
      徒步穿過這條銀色蜿蜒的琉璃世界,我的心被狠狠地擊中:跋涉了千山萬水,最好的遠方近在身旁。
      在心中就這樣發(fā)了一個愿:我要將這些美傳遞給更多的人,我要用鏡頭來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摯愛。
      這便成為后來,每年霧淞之時、大雪紛飛之時我會第一時間趕往大洪山拍攝的緣起。
      生命線里的那些緣,妙不可言。如果沒有“最好的時光城市書店”,就不會遇見大洪山佛教圖書館;如果沒有擔綱大洪山佛教圖書館的設計師,就不會恰好遇見大洪山的此時此刻;如果沒有此時此刻,就不會有后來發(fā)生的一切。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而所有看起來必然的果都由無數(shù)個偶然的因扣緊。因與果,交替往復。
      因這般的緣起,我會經(jīng)常住在寺院里工作。因為住下,大洪山之美才真正地向我拉開帷幕,令我驚心動魄的不止霧淞。
      大洪山之大美,美在它的日出與日落,美在它的云海和碧空,美在它的靜謐和莊嚴,美在它的每一寸光影變幻。這兩年的春夏秋冬,我拍攝下大量照片,細細地整理下來,已經(jīng)超過10000張。
      而這一切,需要住下來、慢下來、靜下來,方可以得見。匆匆而來,草草而去,是很難見證到天地之大美無言的勝境。
      后來,很多朋友問我:如何更好地走進大洪山?于是,我趁著去大洪山放空的二天時間,自駕完成了“大洪山三天二晚”的短途之旅。
      Day1
      我喜歡行走在大洪山清靜的山路上,也喜歡獨自聽潺潺溪水的欣喜,更喜歡獨賞山間的云卷云舒。
      選擇了一個錯開周末游客高峰的周二下午,完成手頭的工作后收拾好行李便驅(qū)車出發(fā),順著“最好的時光城市書店”旁的隨州南收費站上麻竹高速,四十分鐘便到達了大洪山腳下。
      大洪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可以自駕游玩的。一路上藍天白云,寬闊的高速公路上沒有多少車輛,大路兩旁的農(nóng)舍、村莊、藍天、白云、秧苗、炊煙裊裊,讓我感受到當?shù)乇4嫱暾奶飯@生活。
      憑籣居精舍
      到達大洪山腳下,正好是夕陽西下的時刻,我入住了位于風景名勝區(qū)游客服務中心旁的“憑籣居精舍”,不想那么快直達山頂,而是想細細地品味山下長崗鎮(zhèn)上的風土人情。
      我更想走近這里的人們,探尋他們在這片土地上醞釀生長出的那份獨有氣質(zhì)背后隱藏著的故事。
      站在房間門前,與金燦燦的夕陽玩起一場游戲。每一天的光影自是不同,卻讓我永遠拍不夠它的美。
      我之前幾乎都是住在寺院里,第一次走進“憑籣居精舍”,被它處處流露的禪宗理念所打動,閑寂、自然、優(yōu)雅、樸素的風格更顯禪意雋永。
      喜歡酒店大廳里墻壁上的幾幅工筆山水畫,每一幅都是大師級畫家以大洪山代表性景點為原型描繪的真跡。
      步出酒店,準備去外面走一走。
      鳥兒啾啾地歸巢,夕陽灑在酒店里的湖泊中,投射在藍球場、網(wǎng)球場上,眼前的一切都洋溢著金燦燦的光芒。
      順著酒店旁邊的路走過去,便是“慈忍公園”?!洞蠛樯街尽酚涊d:“洪山之為道場,自唐慈忍始。”
      禪宗祖師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和尚,開啟了大洪山佛教名山之始,后由唐文宗賜“慈忍大師”的法號。自此,大洪山佛教名山之稱便名揚四方,香火逐年旺盛。
      中央電視臺拍攝了一部驚世之作《問禪大洪山》,講述了大洪山佛教的前世今生。
      冥冥之中,仿佛一切自有天意。
      我到達的這天傍晚,天空燃起了一片火燒云,“拂拂生殘暉,層層如裂緋。天風剪成片,疑作仙人衣?!贝热檀髱熓謭?zhí)法杖遠眺著山頂?shù)拇榷魉?,訴說著幾千年來大洪山幾興幾衰的佛教名山的歷史。
      直至天空完全黑下來,我才放下手中的相機,向長崗街道慢慢走去。
      沿著慈忍公園,散步的居民們?nèi)宄扇旱亓镞_著,也有人在跳廣場舞,老百姓順心順意的生活,正彰顯著佛教名山大洪山的最神奇的力量:順。
      順,取自大慈恩寺的主持印順大和尚的法號,也成為了大洪山和遠近居民們最為信仰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
      大洪山的美食,全部取自于大自然。地皮菜,喚起兒時的回憶;汽水饃配臭豆腐,就是人生一絕……
      我最愛黃牛肉,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牛肉,沒有之一。附近的村民在大洪山上散養(yǎng)黃牛,其牛肉的口感勁道卻鮮嫩,湯汁濃郁卻不膩。聽說,每到農(nóng)歷年末,如果不提前預訂大洪山黃牛肉,是買不到的。
      大洪山豆腐,每次去寺院都會吃,有時離開時也會跑去街上的豆腐店帶一些回家,與家人一起享用。
      Day2
      大慈恩寺
      凌晨4:00,收拾好行李驅(qū)車前往大慈寺拍攝日出,通過天氣預報可以查到當天日出的時間是5:20。
      20分鐘車程到達處于大洪山之巔的大慈恩寺,爬上“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觀景平臺,架好三角架、聽著穿過山川的風聲,靜候太陽的冉冉升起。
      向金頂?shù)姆较蛱魍?,一輪滿月還掛在天際,天空中出現(xiàn)的玫瑰紅正在醞釀太陽的升起。5:20左右,太陽從天際一躍而起,照耀著大洪山脈間奔騰涌動的云海,映照著金頂更加燦爛奪目。
      在這兩年半里,我反復拍攝大慈恩寺的日出與日落,春、夏、秋、冬,日出帶來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大洪山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經(jīng)燕山和喜馬拉雅山運動逐漸提升形成現(xiàn)在的地貌。大慈恩寺位于大洪山最高峰寶珠峰,此地正處在九龍拱拜、群山環(huán)抱之中。
      明代詩人王鉞在《金剛坡望大洪山寺》詩中描述道:“捫蘿攀石扣禪關(guān),五月陰寒雪滿山。遙聽云端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間?!笨梢姰敃r禪院鐘聲響徹群峰的盛況。
      “名山佳氣郁重重,橫亙西南壓萬峰?!闭驹?055米的最高峰寶珠,眺望大洪山脈萬山重疊、群峰競拔、溝壑縱橫、林海茫茫,真有“登大洪山而小湖北”的氣概。
      早齋
      拍攝完日出,收拾好裝備,正好是寺院里用早齋的時間。
      來到“齋堂”的大廚房,發(fā)現(xiàn)今天有許多從四面八方而來的義工們與師父們一起用齋。飯桌上還擺放著義工們帶來的最新鮮的時令水果,散發(fā)著大地的芳香。
      切得細碎的醬蘿卜、一碗香濃的白粥、一個手工饅頭,這些簡單的食物里總是會讓我吃出最香甜的滋味來。
      之前參加大慈恩寺的禪修班,每天感受著師父們將這些最樸素的食材做出精致的齋飯,感動于食物里蘊含著的禪意和慈悲。
      法會
      用過早齋,過不了一會兒,開始聽到大殿里傳來陣陣誦經(jīng)聲,原來是師父們開始做法會了。
      除了每天必做的早課,每逢佛教活動日,大慈恩寺的師父們都會舉辦各種法會,有緣來到寺院的居士可以留下來參加。
      我守候在大雄寶殿里,等待那一束光從窗欞里恰好斜射進來。
      光,穿過有縫隙的地方撒進來,撒在虔誠跪拜的師父身上,撒在鎏金的佛像上,撒在拜墊上……
      因為有裂縫,光才可以照進來。在這個世間,我們?nèi)巳硕际沁@有縫隙與窗欞的殿堂,在等待光進入的時刻,在等待佛法普照的時刻。
      金頂祈福
      “金頂”是大慈恩寺的標志性建筑,按照“傳世杰作,不可復制”的建設理念,由清華大學王貴祥教授領(lǐng)銜設計,由中國當代銅建筑之父朱炳仁打造,在建筑上采用了唐式風格,成為一大景點。
      其瓦柱門窗四壁皆為黃銅鑄造,建筑高度15.9米,在全國同類建筑中位居第一。
      金頂大殿里供奉著本煥長老的舍利塔。
      舍利子令眾生睹舍利而思見佛,由此勇猛精進地修行。如果我們至誠恭敬供養(yǎng)佛的舍利,便會感應道交,感佛現(xiàn)身。
      在金頂虔誠地燃一柱香,叩拜佛陀,許下自己的心愿,把它托付給佛祖,托付給天地,托付給歲月的關(guān)山重重。
      步下金頂,將親手寫下的祈福牌綁在祈福木架上,初升的陽光撒過來,山風輕輕吹拂著,木質(zhì)的祈福牌發(fā)出輕脆的“叮叮咚咚”的聲音,將我的心愿傳遞向遙遠的大洪山脈。
      親愛的人兒啊,你是否可以聽到我最虔誠的心聲?你是否可以感受到我最深沉的愛?大愛稀聲,只有真正的愛,是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
      站在金頂,放飛無人機俯瞰整個大慈恩寺全貌,整個建筑群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以大雄寶殿為中心,成十字形展開。
      中軸線主體建筑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佛足閣、金頂依次展開。
      農(nóng)禪
      拜過金頂,我回到大雄寶殿,這時看到義工們已經(jīng)扛著農(nóng)具準備去墾荒種菜地了。
      農(nóng)禪,是將禪修悟境與日常生活結(jié)合到了一起,使得具有出世色彩的佛教實實在在地立腳在現(xiàn)實生活的土地上,變成了日常生活中修持悟道的佛道。
      出世是修行,入世何嘗不是道場呢?
      山花
      大洪山上的植物、藥材品種非常豐富。極喜歡寺院里的一條小徑,路旁的巖壁長滿了各種園藝品種:虎耳草、線繡菊、萱草、蘭草、原生刺玫、蕨類植物……
      這些原生植物巧奪天工地構(gòu)成了一道和諧的巖壁園藝墻,有著人工難以復制的氣質(zhì)和美感。我常常喜歡拿著剪刀隨手剪下些山上的植物,隨性地插成一個野趣花籃,貢奉在佛堂里。
      中式插花,本源自中國的寺院用于供奉佛像前的立華。
      隋朝時期,日本派出第一批佛僧到達當時的都城洛陽,向大隋學習佛法。日本僧人不僅領(lǐng)悟了佛法的精義,也感悟到立華超凡脫俗的禪意。
      僧人們回到日本后創(chuàng)辦了“池坊流”,此為日本花道起源。
      佛教圖書館
      與大慈恩寺結(jié)緣,始于這座佛教圖書館;被大洪山深深地陶醉與折服,始于這座佛教圖書館。
      人的一生不會做成幾件有意義的事情,能有幸成為大洪山上佛教圖書館的設計師和建造者,我相信一定是有一種神奇的佛緣在牽引著我遇見這里。
      雖還未悟到這其中最為最深刻的真諦,但是這幾年在佛法與閱讀的浸潤下,已經(jīng)讓我在靈性世界里建造了一座清靜的佛堂。
      把《心經(jīng)》刻在佛教圖書館推門而入的墻壁上,意為:走進這道門的人,即跨過紅塵步入般若智慧的世界。
      整個佛教圖書館以翠竹為主要材料,裝飾物均為大洪山上的天然植物與花材,除了成本的考量之外,更注重整個空間天、地、人的和諧共存。
      禪修
      禪修班的空間,也是我和師父們一起探討打造的,利用最簡單、樸素的材料和光影來強調(diào)禪意的氛圍。
      有幸參加過一期五天禪修班,沐佛聽禪、晨起昏定、隔絕塵世,每天看日出日落在山巒間幻化為種種妙相,內(nèi)心深處涌起萬般感動,并想要分享給更多的人。
      很感恩自己手中的鏡頭,在這兩年半里忠誠地記錄下每一個時刻里內(nèi)心的悸動與顫栗。
      禪修班,師父除了做開示講經(jīng),也會請老師教授大家茶道、花藝、太極、古箏和中醫(yī)。每天帶著大家穿越光芒行腳,沐浴在這光中,仿佛我也會漸漸地走出一個光明的自己。
      師父教大家長拜,叮囑我們要堅持練習,這不僅是虔誠向佛的修行,也是強身健體的妙法。
      星空
      夕陽染遍天空,映照著大慈恩寺仿佛是天堂的模樣,仿佛是童話里的世界,仿佛是塵世之外的仙境。
      語言、文字,甚至是鏡頭都無法描述心中那些美妙時刻的感動,那就讓它們成為我心中的一個旋律吧,無法分享就獨自擁有。
      每個生命的獨特體驗,需要我們親身去經(jīng)歷、用心去接收天地萬物散發(fā)的靈感,我的不一定是你的,只有你來,住下、看到、聽到、品到,方會成為你的生命旅程。
      常常蹲守在金頂和大洪山白龍池邊拍攝銀河系,橫貫長空的銀河下只有我的呼吸、風的應和、蛙的輕鳴、小溪的潺潺聲。
      每一陣風過,吹拂起寺院挑檐的風鈴聲,清脆之聲莊嚴寧靜,也格外溫柔慈悲,伴隨著陣陣的鈴聲,內(nèi)心越來越安寧、越來越沉靜、越來越忘卻恐懼。
      劍口瀑布
      在大慈恩寺過用午齋,驅(qū)車前往劍口瀑布。盛夏時節(jié)的劍口,一股細流飛流直下,形成一匹瀑布,瀑布下面是一口千古深潭,潭下巨石如牛,神秘莫測。
      雨季里,山風習習,水聲隆隆,芳草如茵,蟬鳴雀躍。
      陽光從山谷上方撒落下來,穿透郁郁蒼蒼的樹冠投射到瀑布上、潭水中、草叢里,與瀑布一起跳躍著、歡唱著。
      我采了些山林間的野百合,坐在潭水中疊疊累累的石階上,放松全部身心插了一個花藝作品。我也會經(jīng)常帶瑜伽老師來這里,在瀑布下打坐悟道,涉取生命修行的養(yǎng)份。
      在劍口瀑布,明顯感受到?jīng)鏊屐o,山林里的氣溫較山下會低五度左右,盛夏時節(jié),利用周未帶著家人來大洪山避暑小住二天,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叢林探險
      經(jīng)過一道石階,到達真正的“劍口”。
      傳說慈忍大師當年唯恐龍神發(fā)怒水淹大洪山,禍及百姓,遂用寶劍劈堤放水,旱斃龍神,為民除害。在慈忍祖師劈劍之處,有一塊高、長各約5丈,寬約丈許的巨石脫離山體,留下有一米寬的劍口。
      穿過劍石,游人頓感涼風習習,鳥語花香,蜂飛蝶舞,聞之有流水潺潺之聲,緊挨劍石之處,便是劍口瀑布。
      劍口處的山崖對峙,有一處兩塊巨石緊鎖,如刀削斧劈,形成一線天。在一線天陡峭的石壁上,設立了攀崖項目,讓一些善于挑戰(zhàn)的勇士可以從絕壁而上,探索大千世界。
      我也忍不住走上兩座山峰之間的懸索橋,全副武裝、小心翼翼。腳下便是萬丈深淵,內(nèi)心世界的恐懼那么清晰、尖銳,同時不斷在心里為自己吶喊: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這個世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塔林碑廊
      曹洞宗“中興之祖”的芙蓉道凱碑刻仍保存完好,它靜靜地向世人還原著大洪山慈恩寺和日本曹洞宗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法脈聯(lián)系。
      大洪山是佛教曹洞宗的中興地,宋代曹洞宗著名禪師報恩、芙蓉道凱曾在此住持、修行和傳法,南宋時期,禪法經(jīng)過永平道元禪師傳至日本,建立了日本曹洞宗。
      東塔林主塔為明代大洪山賢禪師的墓塔。
      在此碑旁還立有不同規(guī)格的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大洪山高僧如大洪山報恩、芙蓉道凱等墓碑5塊。這些墓碑原立于洪山禪寺門前,后一起移于墓塔旁。
      東塔林2002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夕陽西下中,我從塔林碑廊信步走向洪山禪寺,高大的樹木、耀眼的夕陽,空靈的天地。
      這獨自一人行走的旅程,不僅感覺不到孤單,反有一份充盈與豐滿。晚來寂靜,王維說:“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guān)心。”
      經(jīng)歷過的所有驚濤駭浪與念念不忘,都化為克制自省與豁達放下。不再愛他人如烈酒,開始與自己、與天地、宇宙、星空、山川戀愛。
      洪山禪寺
      洪山禪寺位于大洪山麓南面,始建于北宋紹圣年間,史稱“保壽禪院”“萬壽禪院”或“萬壽寺”,也稱洪山禪寺下院。
      洪山禪寺其實分上下兩院,位于寶珠峰頂?shù)纳显菏贩Q“幽濟寺”“靈濟寺”“靈峰寺”“楚天望剎”,也就是目前慈恩寺。
      在洪山禪寺下院前,有一棵千年銀杏樹。
      傳說是建寺院時的和尚栽種,歷經(jīng)滄桑巨變,冠幅蔭籠半畝余,需七人環(huán)抱。每逢金秋時節(jié),銀杏樹四周層林盡染,一片紅楓,唯千年銀杏,滿樹葉片金黃,鮮艷奪目,極為壯觀,似一尊頂天立地的金身大佛,聳立云漢。
      每每來這里,都會佇立良久。希望自己如千年銀杏樹有著堅定的信念、飽滿的內(nèi)心,在歲月里以篤定驕傲的姿態(tài),淡定堅韌地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筱泉灣酒店
      第一天的行程在洪山禪寺處結(jié)束,回到入住的筱泉灣度假村,推開酒店的大門和房門時,徹底地被驚艷到。
      四合院式的“筱泉賓舍”依然沿襲山下“憑籣居精舍”的風格,禪意、素簡,在枯寂中蘊含豐盛。
      這枯寂的感覺,好似“白露”的秋意,萬般滋味化成不動聲色繞指柔,豐富、深刻、飽滿,在潦草的世間有著一言不發(fā)的深情。靜水流深、萬籟俱寂、浮云吹雪后,把世間種種吞咽下去,化成禪意。
      真好,我沒有錯過。偌大的院子里,只有我一個人。登上房頂看遠處山黛在天際隱沒,夕陽給天空鍍上最后一抹金黃。
      我入住的“筱泉賓舍”偏日式,另一處院落紫竹苑偏中式。推門而入時恰好窗外的光陰灑落在床單上,如一幅水墨畫卷。
      這些不經(jīng)意的生活之美,我愿用一顆蒼老又純真的心與它嬉戲良久。生活禪,不正是我們在生活中的時時處處都能保持一份禪定安寧的心嗎?
      筱泉灣美食
      在房間里沖了個熱水澡,洗去一天的汗水和塵意,整個人便月朗風清起來。
      沿著酒店門前的石子小路,聽著路邊小溪里的水聲,來到酒店的餐廳。每一道菜都做得極為用心和精致,我更愛吃那道干鍋竹筍,帶著從山間采摘后的新鮮與露水的味道,滿口脆爽清香。新鮮的香菇與雞蛋一起,做出了與眾不同的口感。
      一整夜,我獨自聽窗外的蟬鳴蛙叫,整理白天拍攝的照片,獨享這空山深處的歲月靜好。
      越來越喜歡獨處靜幽,把所有心事獨吞,慢慢讓光陰消化。中年時光,是千里江山、萬里山河都化了淺笑,是安寧簡樸的生活過出有滋有味。
      Day3
      綠林古道
      第三天清晨醒來,陽光撒滿整個山澗,我在鳥鳴啾啾中拎著相機邊走邊拍。
      筱泉灣度假村座落在古木林間,炎熱的夏季平均氣溫26℃。在度假村里有綠林古道、無相寺和筱泉洞幾個景點。
      沿著綠林古道拾級而上,綠樹濃蔭,格外清涼。“綠林起義”的戰(zhàn)火紛爭已成歷史,留給我們的是這當時當下的美好光陰。
      順著筱泉洞向里行走,頓感涼意襲人。筱泉洞全長至今沒有考證,洞口狹小,須低頭入洞,洞內(nèi)泉水成溪。
      筱泉洞內(nèi)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夏日洞內(nèi)溫度比洞外低10度,冬天比洞外高10度,洞廳豁然,遍布石柱、石簾、石幔、石花、石蓮、石禽、石獸、石羅漢、鐘乳石墩,宛如一座天然石雕寶庫。
      特別是還有大小形態(tài)各異的石筍達數(shù)百之多,極似佛堂羅漢。洞口池水水質(zhì)甘凝,置硬幣入水,漂浮不沉。
      千佛古道
      在大洪山上,有一條少有人至的神秘古道——千佛古道。吃罷早餐,我便準備徒步千佛古道,擔心帶多余的設備會增加徒步的負重,便只帶了一部相機輕裝前行。
      千佛古道古稱樵河古道,上至靈官埡,下至洪山寺,全長3.6公里,落差400米,古道之中山隨水轉(zhuǎn),水繞山行,樹木參天,怪石嶙峋,瀑潭密布。
      千佛古道,當年是連接洪山禪寺上院與下院的通道,也成了眾多香客上山祈福的必經(jīng)之路。
      “登登山路何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我一邊行走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些結(jié)滿成熟果實的杏樹和桃樹,停下來,信手摘下些杏兒、桃兒,在溪水中洗凈。
      居然撿到一個被村民丟棄的罐頭瓶,將罐頭瓶洗凈后裝滿洗凈的杏兒,再舀一些清洌的泉水進去浸泡著果實。我便坐在這溪中小憩,赤足下溪戲耍,真正是“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的意境。
      溪水旁,滿是蓓蕾待放的萱草。我第一次在千佛古道發(fā)現(xiàn)原生種的萱草,勝是欣喜!
      幾年前的一個冬天,和秋風先生一起游過千佛古道,那時發(fā)現(xiàn)漫天遍野盡是彼岸花的花苗。
      于是,那年的秋天,我獨自再走千佛古道,看見溪水流澗間開滿黃色的彼岸花,煞是壯觀。
      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為“此岸”,超脫生死,即涅槃的境界為“彼岸”;此岸為生滅,彼岸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在千佛古道旁,開滿彼岸花,真是天意之妙!
      徒步至此,出現(xiàn)三岔路口,向前繼續(xù)行走便通往白龍池,向右拐彎便可到達靈官埡,沿靈官埡的的祈福古道向上行走到達大慈恩寺,實現(xiàn)了洪山禪寺上院與下院的互通。
      一上午,慢慢地感受千佛古道的深幽清靜,細細傾聽萬物有聲的靈性,當?shù)竭_靈官埡時已近響午。
      請游客中心的觀光車將我送至筱泉灣酒店取車,并驅(qū)車前往劍口瀑布旁的農(nóng)家樂用餐。到達后,首先要喝上一碗土壺大葉茶。
      土壺大葉茶,不僅是大洪山居民,也是整個隨州老百姓們?nèi)粘o嬘玫牟杷?。小時候,我每次在外面嬉玩兒后回家,便會抱著大葉茶“咕咕咚咚”喝上一大碗。清涼甘甜的味道樸素、平實,滋潤著我的整個童年。
      農(nóng)家樂
      大洪山附近的農(nóng)家樂非常多,我比較喜歡到劍口瀑布旁的“筱泉山莊”吃飯,除了它的地理優(yōu)勢之外,還有那臨山而建的陽光餐廳。
      坐在餐廳里,春賞花、夏觀云、秋看葉、冬望雪,特別是冬天每次走進來時,暖暖的陽光曬在陽光餐廳里頓時讓人慵懶無比。
      夏天時,坐在戶外的長廊下用餐,感受著陣陣涼風吹過,聽著小鳥和蟬鳴的聲音,顯得格外愜意。
      柴火土灶是隨州地區(qū)農(nóng)家的共同記憶,現(xiàn)在已在漸漸消失,只有真正的農(nóng)家才會有最原始、正宗的柴火土灶了。
      而我最最期待的,當數(shù)鍋巴粥,那是用語言無法與人分享的人間美味,除非你是隨州人,除非你喝過一口隨州地道的鍋巴粥,才會懂得那種醇厚的香甜牽住了多少隨州人的鄉(xiāng)愁。
      大洪山一帶的農(nóng)民家家戶戶種植木耳和香菇,這兩樣也是我百吃不厭的食物。每次來,我不僅可以吃上從大棚里現(xiàn)摘的新鮮木耳和香菇,也會買一些回家送給朋友們共享。
      橡子涼粉、涼拌蒲公英、清炒葛根也都是農(nóng)家自己親手去土地里采摘來制作,這樣的食材經(jīng)由柴火土灶炒出來,既是最普通、樸素的,也是當下最奢侈、難得的。
      我們從現(xiàn)代的、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抽離去旅行,想要尋找的正是這漸次消失的農(nóng)耕生活。我們從擁擠的人際關(guān)系中切換頻道,想要的正是這山野之間的閑適與安寧。
      白龍池
      將整個旅程的最后一站,放在白龍池。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除了大慈恩寺,白龍池是我拍攝最多的一個地方,從這里可以看到遠方的大慈恩寺、近處的狀元塔和蒼莽群山同時倒映在池中。
      春天,我來這里拍攝櫻花;夏天,我在這里露營拍攝星空;秋天,我在這里拍攝層林盡染的華彩;冬天,我在這里拍攝霧淞和冰雪。
      白龍池在大洪山寶珠峰、齋公巖、懸鉤山三峰之間,有一個偌大的天然泉水湖。
      白龍池周圍山水交融,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被譽為“鄂中瑤池”“高山懸湖”。而我卻覺得它是佛祖心中一座潔凈的蓮池,是環(huán)繞在大洪山脈的一顆晶瑩的明珠。
      池水一年四季清澈見底,池中魚蝦流動,歷歷可見;手捧入口,涼口帶甜,沁人心脾。過去這里曾立有一碑:“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橫幅“保佑一方”。
      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的白龍池,處在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區(qū)內(nèi),池水卻永不干涸。隨便找一個當?shù)厝肆奶?,他們都會自豪地對我說:池水下面有白龍鎮(zhèn)啊,大洪山的故事,一天兩天哪里說得完喲!
      大洪山美得仿如世外的童話世界,我的鏡頭仍沒有表達其一二;大洪山的文化底蘊太深厚,我的文字仍沒能講述其精髓之點墨。
      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我轉(zhuǎn)山轉(zhuǎn)水轉(zhuǎn)佛塔,只為拍攝這里的峰俊、林幽、洞奇、湖美、泉醇,想向大家講述這里有一個藏在世界深處少人知的絕美之境。
      在這兩年半的時間里,經(jīng)歷過的風雨、泥濘、彩虹、荊棘、鮮花……讓我悟到因果、放下和接納,如同蓮花的綻放。
      向前走,在途中遇見更對的人、更好的知己,成為那個堅韌、飽滿、圓潤的人,讓佛法加持我們的歲月,成為那個亦慈亦讓、亦溫亦淡的人。
    返回文學沙龍
    發(fā)新帖 回復
    使用 高級模式(可批量傳圖、插入視頻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隨論(請注冊中文用戶名)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公司簡介 |  公司動態(tài) |  廣告合作  |  產(chǎn)品服務 |  誠聘英才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  隱私保護 |  聯(lián)系我們  |  幫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