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強,捍民族之興盛 隨州二中高二(21)班 后悠然 指導教師:彭 翠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前所未有的迅速和規(guī)模沖擊著每一個國家。在恐慌、絕望和死亡的陰云下,中國以其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力量,以其高效的抗疫速度和決心,及卓越的抗疫成果,再次讓世界驚嘆,令世界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已經(jīng)崛起了的強大東方古國,驚艷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們讓世界驚嘆的中國力量之源來自哪里?來自我們獨一無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鑄就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決定國家命運。我國是千年農耕古國,華夏先祖?zhèn)兒`路藍縷,日夜不輟,在土地上日復一日的開墾勞作,奠定了民族根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勇敢、忠誠、勤勞、智慧、堅毅、博大,構成了我們的民族性格,在流淌的民族血液中代代相承,以其深厚持久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激勵著中華兒女砥礪前行,不斷譜寫新的輝煌。 就像方志敏先生在獄中所寫的那篇樸實深情,直達人心的文章一樣——《可愛的中國》。是的,我們的祖國母親和創(chuàng)造文化的人民是可愛的。他們謙卑博愛,以自己的方式,溫和的書寫著中國的歷史,平凡的、激情的、傳奇的。至今讀來,仍讓人熱血澎湃。那黝黑的農民,用粗糙的大手捧著泥土時的虔誠目光;那戰(zhàn)亂紛飛年代里,清秀又略帶蒼白的書生們聲聲吶喊;那民族危亡之際,心懷夢想的戰(zhàn)士們前仆后繼。如鄧小平主席所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切的愛著我的祖國的人民。我時常為我們的民族感到驕傲和感動。究竟一個怎樣的國家,可以承受如此多的苦痛?在絕境中涅槃重生,在逆境里發(fā)展壯大,在挫折考驗前永不言棄。究竟一個怎樣的民族,可以創(chuàng)造出如此輝煌不朽的歷史?風云悠悠,千年不思。是了,是只有在長江黃河的粟米哺育下,一個從長長的泥濘中跋涉而來的民族,才會如此,才能如此。擁有著任何國家都難以啟及的強大文化力量,這就是我們中國,這就是我的祖國。 疫情過后,一個更加強大自信的中國出現(xiàn)在世界面前。我們堅持文化自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加強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以更沉著有力的姿態(tài),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10月1日的中國,山河無恙,家國夢圓。萬家燈火照亮了神州大地,人們的臉上一派幸福詳和。我不禁想起在緬懷周總理時一位網(wǎng)友的留言:“敬愛的周總理,這盛世,如你所愿”。今天的我們,應立志為中華之復興而讀書。只有我們把個人命運同國家興盛人民安樂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的青春才不會被虛度,不會因眼前的磨難和挫折而遲疑,生命才會找到真正的歸屬與價值。 我仍牢記著那段寄語:刻苦學習知識,堅定理想信念,磨礪堅強意志,鍛煉強健體魄。當時代召喚時,能夠挺身而出,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我愿用我的青春,護這山河無恙,家國夢圓。
|